​从李白和酒的关系,看一代诗仙的人生追求

2024-12-31 19:08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从李白和酒的关系,看一代诗仙的人生追求

李白的一生,诗酒相伴,因其诗中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,被世人称为“诗仙”。李白的一生和酒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。

据统计,李白现存的诗作有一千多首,其中涉及“酒”的约两百多首,和酒相关的诗作共有三百多首,也就是说,李白写的诗接近三分之一都和酒有关。杜甫的《饮中八仙歌》是这样描述李白和酒的:

李白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

天子呼来不上 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

就连李白形容自己也是:“三百六十日,日日醉如泥”。酒对于李白来说是否真的钟爱如此,今日,就让我们从李白和“酒”有关的诗作中,窥探一代诗仙的人生追求。

李白爱酒,仕途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

正所谓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同样地,李白写酒,其真正目的并不在酒,而是他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悟。

李白生逢盛唐时期,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,他“五岁诵六甲 ,十岁观百家,十五观奇书”,这样的“天纵奇才”固然有着一颗积极用世、成就一番政绩的雄心。为了实现“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”的远大抱负,二十岁那年,李白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带着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自信,开始了他的求仕之路。

李白一生的理想就是,济苍生,安社稷,最终功成身退,然而,求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李白的仕途颇为跌宕,因此饮酒作诗,不仅体现李白求仕途中意气风发的决心,也有被罢官之后的愤世嫉俗的不屑。

① 李白的意气风发之酒

天宝元年 (742 年),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,供奉翰林,李白感觉自己的人生抱负就要实现了,《唐李翰林草堂集序》中描述了唐玄宗接见,让李白终生铭记并倍感荣耀的一刻:“天宝中,皇祖下诏,征就金马,降辇步迎,如见绮皓。”

任职期间,李白也参与了不少政治活动,很是被唐玄宗看重,那段时间,一开始李白对自己感到十分自信,一句“呼童烹鸡酌白酒,儿女嬉笑牵人衣”描绘了当时李白最意气风发的日子里喜悦的心情。

“五陵年少金市东,银鞍白马度春风。落花踏尽游 何处,笑入胡姬酒肆中。”等诗句的创作,不难看出李白少年得志、满腔热血、风光无限的日子。李白的自信是与生俱来的,他的诗句中颇有“狂妄”的特点。比如“美酒樽中置千斛,载 妓随波任去留。……兴酣落笔摇五岳,诗成笑傲凌沧洲。”都表现了其自信。

② 被罢官之后的愤世嫉俗

然而,这段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,李白在长安只待了一年多的时间。虽然李白一直想要自己在政治上有所成就,却一直不屑参加科举考试,他希望自己可以一鸣惊人,也因为如此,他等了十几年,才等来了一个翰林之职,为何说不要就不要了呢?

因为在他任职后不久就发现,当一个优秀的人和一群心术不正的人一起共事,就会被排挤、诽谤,当时,李白对于其他朝臣趋炎附势的行为深表厌恶,对朝政过于理想化的李白,在这时候就显得格格不入。

除了小人的排挤,李白的才气和桀骜不羁的性格也很难在朝中立足,他的自由型人格无非是对强调服从的等级制度的一种挑衅。因此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李白非但没有实现人生价值,反而他追求的精神价值被全盘否定。

“三杯拂剑舞秋月,忽然高咏涕泗涟。”自己的满腔的热血得不到重用,从此以后,李白开始始看轻功名,讽刺王侯,在很多诗句都可以得到体现,“一醉累月轻王侯”。即便距离被唐玄宗“赐金放还”已有八年之久,李白内心仍然后心有不甘,才有了《将进酒》中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”的万般愁闷。

③ 看尽世间炎凉之后的淡泊名利

在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》一诗中:

少年不得意,落拓无安居。

愿随任公子,欲钓吞舟鱼。

常时饮酒逐风景,壮心遂与功名疏。

前门长揖后门关,今日结交明日改

这首诗中写尽了世态炎凉,虽然诗中没有点明“少年”所指何人,但从李白前面几十年的经历,诗中所写应该是指他自己。

经过前面仕途的跌宕,对功名的追求变得淡薄也是情理之中,对于这一情绪表达的诗句也有不少,绪的诗句不少:“ “君爱身后名,我爱眼前酒。饮酒眼前乐,虚名何处有”,"一醉累月轻王候","当代不乐饮,虚名安用哉"等。

李白写酒,是他洒脱的人生观

从历代文人对李白诗句的评价都离不开“豪放洒脱”这个关键词,李白游五湖、戏沧州,访道求仙,无拘无束。人间美酒,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,写出了大量豪放不羁的诗句。

譬如《将进酒》一诗,世人对其解读是李白借酒浇愁,发泄自己心中的苦闷,表达自己对权贵的蔑视,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。实则不然,对于李白而言,功成名就并非他的最终追求,因此,诗中更有一种及时行乐洒脱的人生观。这首诗里情感变化及其迅速,因而,读者的情绪也跟随着诗句的描述一起波动,好似大江奔流,豪迈有力。

还有一首《客中行》:

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

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。

这首诗里,不在有借酒消愁的感慨,相反地,李白对酒大加赞美,并且对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掩饰,最后两句更是李白洒脱至极的具体表现。这首诗的意思是说,兰陵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郁金香,用玉碗盛满会折射出琥珀般的光芒,主人拿来此般美酒款待,客人定会尽情欢醉,喝完之后,哪里还能记得自己正身处他乡。

其实仔细一品,李白真的忘记自己身在异乡了么?当然不是,他只是想表达在美酒面前,对家乡的思念也会被冲淡,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性豪放不羁的李白。

李白诗中的“酒”,承载的是他对人生无可奈何的寄托

李白的一生经历了武后、玄宗、肃宗几个时期,主要生活在玄宗时期,他亲身经历了唐朝的兴衰,这对诗人来说有一个强大的冲击力,人世沧桑,仕途不爽,世态炎凉,令其人生失去了原有的方向,一世飘摇。

李白无法用一颗平常心去享受人生,只能借酒精冲淡人生的无奈之感,在李白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下了《悲歌行》,这首诗几乎可以称之为李白一生的总结,为何么“主人有酒且莫斟”?因 为“天下无人知我心”。李白的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,实现自己功成身退的夙愿。

酒的存在,抚慰了仕宦失意的盛唐“诗仙”李白,也代表了李白一生不同阶段的人生追求,换句话说,酒是李白生命中的伴侣,是他生命中的慰藉,而正是因为酒,才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。

END.

一起快乐读书,请关注【卢子说书】,看完就点个赞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