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退居二线是体制内一项基本制度,看一看,你离退居二线还有多远?

2025-03-28 09:27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退居二线是体制内一项基本制度,看一看,你离退居二线还有多远?


四季更替,退去旧叶,才能长出新绿,自然规律。老干部到一定年龄,也会精力不济,观念固化,创新不足。这样,选拔大量年轻有为的干部就提上日程。

但领导干部岗位是金字塔式的,越往上越少,总的数量非常有限。

为了促进干部队伍新陈代谢,给年轻干部提供更多岗位,就出现了领导干部退休之前,先退居二线的做法,即让出实权职务,担任虚职。

退居二线是一项普遍而特殊的制度,约定俗成,却没有文件规定。各个层级、各个地区也不尽相同。

基本形式:

一是党政主要领导退到上级人大、政协,任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主任等。

二是党政领导实职退到虚职。如由实职转任巡视员、调研员、主任科员等。

三是厂矿企事业单位领导直接退出现仼职务。

年龄范围:

一是髙级领导干部。退二线年龄比较高,一般正省部级65岁左右。

二是副省部、厅级60左右。

三是县处级以下55岁左右。

与性别也有关系,一般省部级以下,男性56岁、女性51岁左右。

实际上,退的年龄或稍大或稍小,遇换届或集中调整,有稍早或稍晚退的。

待遇规定:

为鼓励领导干部退居二线,退居二线者一般保持原待遇不变,有些还高提一级再退。

退二线者应正确把握:

退居二线,是领导干部一生中重要的节点,可以说是主要工作任务基本完成,到了准退休状态,船到码头车到站,该车了,要很快适应。

第一要调好心态。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历程中,退二线之前,都是不断努力,逐渐上升的过程,退二线忽然急刹车,从原来的繁忙、繁华,到一夜间的清闲、落寞,以及人走茶凉的反差,确实需要适应。正确的心态是,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这一天、迟早都有这一天,迅速走出过去,放下过去,远离单位,离开同事,走进新生活,对过去的人和事,不留恋、不计较、不纠结、不添乱。应该珍惜机会,感恩馈赠,回归家庭,回归生活,用剩余的时间,和家人一起,愉悦快乐,享受天伦。

第二要规划生活。退居二线,要根据自身情况,做好今后的生活规划。

首先要锻练身体,健康生活。身体是本钱,几十年忙于工作,疏于锻练,基本都是亚健康状态,要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练,比如快走、健身,斤乒乓球、羽毛球等非强烈运动。

其次是培养情趣,发展爱好。学习写作、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戏曲、舞蹈、摄影等艺术,拍点抖音,玩玩头条,或烹饪、旅游等,不断丰富和充实生活。可以自学,也可以上老年大学。

再次含饴弄孙,家庭和睦。这个年龄,正是儿女正困难的时候,可以帮助他们带带孩子,做做家务,全家人经常聚餐、游玩,增进感情,其乐融融。

第三是发挥余热。如果觉得身体允许,也不需要照管孙子,在家也无聊,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性工作,比如,参加老科协,史志编写、支教等工作,也可根据需要,在原单位返聘工作。但不能在社会兼职或参加与原任职务关联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