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鹰潭从一个小镇是如何直接升级为地级市呢?

2025-10-08 05:14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鹰潭从一个小镇是如何直接升级为地级市呢?

鹰潭地名的由来

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,其信江南岸龙头山,南接市区,北临信江。传说园中的 龙头山上有许多大樟树,而山麓下有一个深潭,许多老鹰经常在这一带盘旋飞舞。树影婆娑,潭水清幽,“涟漪旋其中,雄鹰舞其上”,成为一道绝美风景,众口相传,鹰潭由此得名。

鹰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,面积不大,3556平方公里,就在1979年之前,还不存在鹰潭市,只有贵溪县鹰潭镇。鹰潭是怎么从贵溪县下属变成贵溪县上级的呢?

鹰潭这个地名最早出现的时候,是在唐朝,非州非县,只是一个被称为鹰潭坊的小地方,地图上都找不着。到了宋朝,依然在地图上找不到鹰潭,除了贵溪,就是现在隶属于鹰潭的余江县,当时叫安仁县。因为和湖南的安仁县重名,改成余江。就在今年5月,余江县正式改成鹰潭市余江区。

元朝和明朝,鹰潭还是在地图上“一无所有”。到了清末同治年间,情况就变了。就在现在鹰潭市区所在地,设置了一个鹰潭镇,隶属于贵溪镇,人气逐渐多了起来。但在当时,还是贵溪县“出的风头较多”,毕竟是县城。即使进入了新时代,鹰潭依然默默无闻,就是一个小镇子。但是因为一个省,鹰潭的命运被彻底改变。这个省不是江西省,而是江西东边的邻居福建省。修建一条从江西进入福建的铁路。这条铁路的终站点,并没有放在福建省会福州,而是放在了福州南边的厦门。

但对于这条铁路的起点,一番讨论之后,放在了贵溪县以西的鹰潭镇。鹰潭处在华南铁路大动脉——沪昆铁路上,而修建鹰厦铁路后,就能和华南有机的联系起来,向福建运送物资非常方便。

1954年,鹰厦铁路动工,3年后通车。鹰潭从一个小镇子,一下子就变成了地位重要的交通枢纽。考虑到鹰潭是入闽铁路的起始站,1958年,国家又修建了皖赣铁路,从安徽芜湖到江西鹰潭,这等于把鹰厦铁路纳入了通向华东、华北的铁路体系中,鹰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。

提起火车拉来的城市,你可能想起郑州市,石家庄市,哈尔滨市,鹰潭市其实也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,鹰厦线、浙赣线、皖赣线和沪昆线四条铁路主干线在境内纵横交汇。

鹰潭的历史也是十分久远的,西汉刘邦年间,这个地方属于余干县域地。

隋朝,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年),废安仁县,恢复余汗县晋兴乡;余汗县更名余干县,属饶州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,余干县晋兴乡划出设长城县,属饶州;武德七年(624年),玉亭县并入长城县;武德八年(625年),撤长城县恢复余干县晋兴乡;

宋开宝八年(975年),兴安镇更名安仁场。太宗端拱元年(988年),安仁场升置安仁县,隶属江东路饶州。

至元元年(1264年),安仁县隶属江浙行省饶州路总管府。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信州为信州路,辖贵溪,隶属江浙行省。

至正二十年(1360年)朱元璋部胡大海取信州,改信州为广信府。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,安仁县隶属江南行省鄱阳府。明太祖洪武二年(1369年),安仁县隶属饶州府。

清顺治四年(1647年),贵溪县鹰潭坊隶属江西省广信府。顺治十四年(1657年),安仁隶属江西省饶州府。

同治三年(1864年),鹰潭改设镇,为建镇之始。后来,为贵溪县所辖镇一直到了民国时期。民国三年,因江西省安仁县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,而更名余江县。

鹰潭的历史沿革

历史时光

秦隶属九江郡余干县。

唐永泰元年置贵溪县辖鹰潭,称鹰潭坊。

唐以来属贵溪县地。明万历年间曾设神前司。

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置鹰潭巡检司,同治三年(1864年)设鹰潭镇(一说为同治四年),属贵溪县。

1949年5月7日在鹰潭镇成立贵溪督察专员公署,9月15日建制撤销。

1957年1月升为县级鹰潭镇。

1958年复为贵溪县辖镇。

1960年7月再次升为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。

1979年3月改镇为县级鹰潭市,属上饶地区。

1983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省辖市,原县级鹰潭市境置月湖区,上饶地区贵溪、余江2县来属。1996年贵溪撤县设市。

截至2005年12月31日,鹰潭市辖1个市辖区、1个县,代管1个县级市,9个街道、20个镇、12个乡、1个民族乡。

来源:鹰潭微网(图文来源网络 贵溪微商城编辑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