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辛亥革命:沉睡的雄狮终究还是睁开了眼

2025-04-21 11:15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辛亥革命:沉睡的雄狮终究还是睁开了眼

拿破仑曾经说过:“中国是头睡狮,一旦它醒来,整个都将为之颤抖!”

自鸦片战争以来,又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想要去惊醒这头睡狮,但终究只是惊扰罢了!

直到1911年10月10日起在武昌打响的那一枪,这头沉睡的雄狮才缓缓地睁开它的双眼。

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,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,再加上戊戌变法、洋务运动等救亡图存的运动相继以失败告终之后,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新进人士们开始为中国寻找新的出路。

1894年11月,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。1895年2月,在香港提出来驱除鞑虏、恢复中国、建立合众政府的主张。

然而次年,广州起义的失败,孙中山惨遭清政府的通缉,被迫流亡海外。

1896年,清政府与沙俄签署了以日本为假想敌的《中俄密约》。

这就使得日本坐不住了,开始在中国扶持反清势力,并很快就将目光投放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。在这段时间里,孙中山便选择把活动基地设在了日本。

1905年7月,以孙中山、黄兴等七十余人在东京聚集,决定成立了中国同盟会。随后,兴中会、光复会以及其他的小团体成员陆续加入。8月,确立了“驱除鞑虏、恢复中华、创立民国、平均地权”的十六字纲领。11月,又首次提出了以民族、民权、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。

日俄战争结束后,日本忽然认为其国力暂时还做不到将中国给吞了,但又要去遏制其他列强的在华利益,同时改变了对清政府和革命党的态度,取消了对孙中山的政治庇护。

1910年,英、法、德、美四国银行一同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的合同,清政府出于镇压革命的考虑,将铁路收为国有,这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保路风潮。

1911年10月10日,蒋翊武、孙武等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,迅速地掌控了武汉三镇,成立了湖北军政府,并推举黎元洪为都督。

起义很快就得到了各省人民的热烈响应,摧枯拉朽般地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,创立了中华民国。

武昌起义后的第四天,清政府下诏起复袁世凯。同年11月9日,袁世凯派赴的招安人员到达武昌谈判,对此黎元洪等人开始有意让袁世凯做大总统。革命党与清政府至此进入了南北相持的阶段。

11月22日,孙中山发表声明,只要袁世凯赞同清帝退位,即自行辞职,让位于袁世凯。

为此,袁世凯一面与革命党谈判,一面联合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合在一起,逼迫清帝退位。

1912年2月12日清晨,年仅六岁的溥仪颁布退位诏书,次日孙中山辞职,袁世凯接任,至此辛亥革命告一段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