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宋徽宗的灭佛运动

2025-03-18 15:40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宋徽宗的灭佛运动

《水浒传》写道,宋朝的皇帝大多崇尚道教,一遇到瘟疫就要请天师,让天师做法祈禳瘟疫。《大宋宣和遗事》记载,宋徽宗更是有过之无不及,不仅大兴土木建造道观,还给自己改名叫做道君皇帝,崇信道士林灵素,听林灵素之言,宠道灭佛,最后不了了之。

金兵归还燕山六州之后,燕人张瑴仕辽,秘密训练丁壮士族五万人,投奔大宋,还把前来征讨的金国人马吓得不敢交战。于是,宋徽宗自以为边地紧急军情得以解除,日夜寻欢作乐。他常在宫中和高俅、杨戩、朱勔、王黼之徒寻欢作乐,还让宫女卖茶卖酒,化装成一百二十行做买卖的人,有时候徽宗还装成叫花子,乞讨为乐。

外忧暂时没有,内患却时时存在。徽宗不知道惩处奸邪,却整日玩乐,不务正业,就是王朝有再多的财富,也禁不住他折腾。崇信道教让他深信天命说,也知道自己不是挽宋朝颓势的明君,只得今朝有酒今朝醉,不管身后事与非。

徽宗让林灵素留宿宫中,夜间,徽宗睡不着,和林灵素一起在千秋庭说闲话。徽宗想要到月宫去,林灵素把手一招,来了两只青鸾,一人跨上一只,林灵素让徽宗闭眼,过了一会儿,说睁眼的时候,已经到了广寒宫。只见一个大门楼,冷气万顷,清寒逼人。徽宗和林灵素见树荫下两个人下棋,一个人穿红,一个人穿皂。二人说:“今奉天帝敕,交咱两个奕棋,若胜者得其天下。”不一会儿,只见穿皂的人很高兴,投北去了,穿红的人不高兴,往南走了。林灵素解释说,那个穿红的是南方火德真君霹雳大仙赵太祖,穿皂的是北方水德真君大金太祖武元皇帝。宋徽宗知道天机,心里闷闷不乐。不一会儿,看到一个天丁守护的城池,徽宗正要离开,只见一个人松形鹤体,头顶七星冠,脚着云根履,身披绿罗阑,手执着宝剑迎面而来。徽宗感到很面熟,却不认得。那人见了徽宗,仍然指斥徽宗弊政,说他听信奸臣谗言,只顾自己享乐,不顾老百姓死活,说完,一推,徽宗跌下九天,梦中惊醒。

徽宗把天上的事说给林灵素听,林灵素说:“兴废分已定,盖不由人。”徽宗自此以后更是无日不欢,无日不乐。徽宗对林灵素言听计从,也对道教更加崇拜。

梦境不当真,他却当了真。或许这个故事本身就不真,但说故事的人一定要让人知道天上神仙的隐语————大宋要完。

林灵素对他说,道教和儒教道理相同,只有佛教徒,剃去头发就不认君主和亲人,换了僧衣就想逃避租税,不忠不孝,不是我中国的人,是西方胡鬼。佛教害道,要纠正其谬误,将佛寺改为道观,把释迦改为天尊,菩萨改为大士,罗汉改为尊者,和尚改为德士,让他们留起头发,戴上帽子,拿着简。宋徽宗依照林灵素的建议施行,天下的僧人都要改成道士,不从的被拘捕。太子带着胡僧十二人和五台山二僧与林灵素斗法,斗不过,僧人被刺配边远地区。五台山长老违命不从,被拘禁到京师。徽宗大怒,将其下在大理寺狱中。

有僧人带着童子来,见到师父被囚禁了,一气之下,走到汴河边上,手里拿着一个小红葫芦,往汴河中一倒,汴河岸上起了一阵狂风,不一会儿,云生四野,闪电雷鸣,下起了瓢泼大雨,眼看着汴河水涨起来了。官员赶快报告徽宗,徽宗带林灵素到城上看水,并让林灵素止水。林灵素说:“臣非不能治水,一者事乃天道;二者水自太子赦胡僧而得,但令太子拜之可退。”徽宗让太子登城,烧御香,拜四拜,水退四丈。第二天,那个童子又把葫芦往汴河中一倒,水势更大了,要漫进城去。徽宗让人张榜纳贤,一个童子揭了榜文。童子说要把他师父放了才能治水,徽宗让把大理寺囚禁的和尚放了,领到城上来。老师父到城上,把童子往波涛里一推,只见童子在波心中露出半截身体,一手拿红葫芦,一手拍着葫芦口说道:“业畜不要作业,收来收来!”不一会儿,风平浪静,水进入河槽,童子也不见了。徽宗说:“这和尚必是南方二会子左道术,使此妖法唬朕。交金瓜簇下斩讫报来!”武士正要捉拿和尚,只见霞光耀目,响亮一声,僧人腾空而去,立在云端,说道:“徽宗无道之君,看看被掳,犹自不省!”空中飘下一幅纸,上面写着两首诗。其一:“尼父金仙白发公,愚迷谩说各西东。若还尽悟无生法,总在灵山一会中。”其二:“道君好道宠灵素,天下伽蓝尽灭形。

极乐上元欢事罢,看看身死五云城。”

两首诗都在讽刺徽宗宠道灭佛的行为,也在说徽宗被金人掳走之后死在五云城的结局。道士林灵素见不能胜僧人,就乞骸骨,想回家养老。徽宗不准,林灵素到温州营造青牛观,在道观里默默死去。临死之前把身边的财物分给徒弟们,让他的徒弟到南山,看到地裂的地方就下葬,深掘五尺,看到龟蛇就下棺材。他死后,徒弟们抬着他的棺材到南山,果然看到大地自动裂开缝隙,掘地数尺,不见龟蛇,就把棺材下葬了。到天明再看,四处平坦,不知道葬在何处了。靖康之变后,朝廷命人挖林灵素的坟墓,却找不到了。

灭佛运动可以收回很多资源,让佛教徒还俗,缴纳赋税,也可以改作道士,毕竟徽宗授予道士官衔,说不定还可以成为高官呢。可是,僧道本身就有理论冲突,宠道灭佛只会增加宗教矛盾,也会让更多的信徒走上反叛之路。由此来看,宠道灭佛确实不可取,也确实激化了宗教矛盾,致使民间起义不断,而起义的人们大多打着佛道的旗号,笼络信徒。宋江起义借助九天玄女授天书事件来“替天行道”,方腊起义借助摩尼教笼络信徒数万人,揭竿而起,还建立了兵将体系。

崇信道教,大兴土木,尤其是反复征收的花石纲成了压垮大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,即便不宠道灭佛,民间对于朝廷的矛盾也接近白热化,何况又来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