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四川军阀的办学情结

2025-10-10 06:12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四川军阀的办学情结

民国时期的四川,军阀林立,你方唱罢我登场,相互攻伐,战争不断,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。可是,有一点却值得肯定,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重视教育,有的还直接创办学校,培养人才。

一、孙震创办树德学校

1929年,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孙震将军捐资创办树德学校,先后创建树德小学四所;1932年,增设树德初中;1937年,在李劼人先生资助下增设高中。从建校之初,树德中学就高扬“树德树人”的旗帜,注入了“立德树人”的基因。二十世纪三十、四十年代,树德便成为“全国办得最好的六所私立学校”之一,时称“北有南开,西有树德”。

二、刘文辉创办建国中学

三十年代初,刘文辉将军拨款在少城东胜街创办了一所建国中学,自任董事长,校长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、历任四川万县中学及重庆联中校长的姚勤如担任。建国中学在解放后改成了15中学,再以后,15中被西北中学兼并了,现在建国巷里面只有介绍西北中学的内容,没有介绍15中,更没有介绍建国中学的内容。当然,也就少有人知道建国巷曾经有一所建国中学,更没有人知道建国中学是刘文辉将军创办的了。

三、王铭章与新都中学

我们知道王铭章将军死守滕县,以身殉国,给国民党部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,才有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。可是,我们不知道的是,王铭章将军有一个遗憾,他想办一所学校。

1937年,他在奔赴抗日战场前夕,曾有“誓以必死报国,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,余以建立公用事业”、“我很有决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,为家长谋利”的夙愿。王将军牺牲后,其夫人叶亚华女士遂将其所收租谷和1.2万元抚恤金作办学经费,拨出王铭章将军墓园对面的田业40余亩(后又增加20亩)作校址,于1941年9月创建私立铭章中学。这就是后来的新都中学,现在的新都一中。

四、刘文彩创办文彩中学。

学校从1942年开建,直到1945年3月才建成,耗资3.5亿法币,相当于当时的200多万美元,40幢古色古香的建筑构成完美的建筑群落。“其建筑规模,在当时四川同类学校中并不多见。”是当时四川规模最大的以中式建筑为主、一次性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学。中学建成之初,就拥有了图书室、礼堂、音乐室、实验室、仪器室等设施,学校操场就有了标准400米跑道,这里的教学设施在全省中学中是最齐全的。刘文彩在学校建成之后,刻碑明示:学校成立之日,刘家不再对校产有拥有权和使用权。

五、李家钰创办省立第七中学

1929年3月,四川省立第七高级中学校(地址在遂宁)正式动工修建。8月,大礼堂、中山楼、走马转角楼学生及教员宿舍楼等主体工程竣工。学校建有足球场1个、篮球场3个、排球场1个,球类、单双杠、木马、跳箱等体育设施,及实验室和实验器材配备齐全,厨房、浴室、理发室、厕所、校门会客室及传达室一应俱全。其时校园占地约90亩,校舍建筑面积4078平方米,另有农场10来亩,作农业实验实习之用。当年秋季,学校开始招生,办高中普通科1班,分为文、理两科,学生共110名。1929年9月至1931年3月,李家钰兼任该校校长。

六、王瓒绪创办巴蜀中学和西充中学

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,创建人是西充人王瓒绪。学校坐落于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,原是一所集幼稚园、小学、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私立学校。1932年,王缵绪创办学校。1933年10月,巴蜀学校在重庆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建立。“巴蜀学校自开办18年以来,学校所有经费完全由校董事长王缵绪一人承担,除去支付现金之外,他将新建的临街铺面37套房屋长期出租以供养学校正常开支。”

1939年,为躲避日军轰炸,王缵绪将巴蜀学校迁至西充大佛寺办学;1950年,西充县立初级中学、私立育英中学和西充巴蜀学校三校合一,成立“西充中学校”,1953年改名为“四川省西充中学校”,现名“四川省西充中学”。

七、刘湘创办重庆二十八中

重庆二十八中学前身是“成年女子补习学校”,由国民党第21军军长刘湘1927年3月创办,同年6月,改名为“四川省女子职业学校”。1997年,重庆直辖后更名为“重庆市第二十八中学校”。

刘湘还曾担任重庆大学第一任校长。